2020-07-23 11:56:02
2629
编辑:人人小编
2020-07-23 11:56:02
2629
编辑:人人小编
看过挺多TED演讲,PPT做得让人感觉“惊艳”的不多,有些演讲叙述一个故事可能不用到PPT,有些PPT做得极为简洁,一个演讲只有核心的观点在使用两三张同样的幻灯片切换,也有些演讲用prezi来呈现观点也很棒,这篇文章中的PPT案例是来自于TED演讲——《贫穷的真正根源》。
逻辑是内容上的,演讲的逻辑条理也很明晰,先提出了贫穷并未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寻找缘由,进一步找多个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拟出解决方案。我们关心的可能是如何通过几页幻灯片来表明主题,演讲视频中出现的第一张幻灯片就给出了不少信息:
// 背景颜色低明度,没有活跃的味道;
// 字体无衬线粗字,文本简单;
// 字体上有一些残缺的小点,这些点可能是用PS处理的;
// 黄色和蓝色为互补色;
与我们平常见到的幻灯片比较一下,就能发现完全是两种气氛,两个主题,这个演讲用的PPT中有很多的细节处理都是与主题相吻合的,在后面的页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残缺小点”的处理贯穿了整个PPT制作,结合演讲标题《贫穷的真正根源》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数据处理和一般的演讲PPT很像,将数字放大,位数不太多用阿拉伯数字呈现,PPT中有很多页面都是用来呈现数据来论证观点,页面处理也很统一,都用到了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也不是随便百度谷歌来的,我觉得应该是经过了PS描边等等处理来的,而且保留了残缺的小点和额外的零星散布的点,这种地图的处理也贯穿了整个PPT中有用到地图的地方,这里的地图用意是没有标注地点表示数据是全球范围,而加以标注的地图说明数据针对标注的地点:
这个PPT中并没有表格,用于对比数据的表格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呈现的,还是用到了上面的地图,这几张很好地实现了数据可视化,也非常好理解,第一和第二张是指在以每天1.25美元为贫困线的情况下,贫困人数由世界人口的50%下降到世界人口的15%,第三张图是指将贫困线调整到每天2美元,贫困人数又成倍增加,第四张处理得更是恰当,手法相似,将地球换成了手铐,数据直接通过黄色和绿色块面积进行对比,也是与这一张幻灯片的公共和私人保卫力量对比主题密切联系的。
另外用到的主色和辅色也可以很快找出来,色调统一也是没有问题的,不算渐变背景,主色为图中的黄色和绿色:
数据和图表页面占了很大一部分,也是这个PPT的亮点所在,我们平常在演讲幻灯片中处理数据占比可视化的时候,也可以想一些相关事物,而不是简单的用几个圆环几个长条,新意很多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我们有时候会把一整个故事搬到幻灯片上,如果这只是单纯地用于演示,把整个故事搬上去的做法无疑是不妥的,其实我们只要点明几个线索即可,比如像人物,时间,地点等等,那在这个演讲中,演讲者用自己接触的几个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是只有一页信息量极为有限的幻灯片,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图片,地点,包括处理的方法(比如图片的色调,图片后面一张破旧的纸做背景,歪着的名字,地图上的位置等等)都与主题【贫穷】密切联系:
每一张幻灯片都是一个举例论证,而单凭几张幻灯片提供的极为有限的信息,脱离了演讲者的内容,是看不明白的,这些人在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些事情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这些都需要演讲者的阐述。
全图型页面往往视觉冲击力比较大,选择恰当的图片比较容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认可和共鸣,这个演讲的主题也很好地限定了图片的内容:
演讲用到了三张全图页面,当然还有相关的文本信息,演讲的引出是从Passion开始,但真正进入主题贫困是上面的第一张《THE FIGHT AGAINST GLOBAL POVERTY》,细心的话还会注意,文本都是用的大写,大写较小写阅读阻力更大,但是强调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间那张在文本前面加上一句”WTF“,意思就更明显了,至于最后一张,仍然使用全图型页面《WE MUST MOVE》来发起呼吁,引起情感认可和共鸣。
PPT用到的动画很简洁,有一个音频是一组对话,PPT上的谈话内容类似于弹幕往上走,这个动画比较复杂,要匹配时间等等。
3
学到了,666!3
一脸懵逼3
看傻了,神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