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5-25 06:21:33
0《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概念释析——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 ...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一、政治特色——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3、华夏认同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部落名, 以与'蛮、夷、戎、 狄'等部落相区别。但是,这时夷夏之辨尚不甚严。
历史悠久的龙图腾历史悠久的龙图腾
春秋(前770~前476)时,夷夏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宗族氏族,非民族)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
战国时,秦、齐、燕、韩、赵、魏、楚等诸侯国同称诸夏,是当时强大的华夏诸侯国。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当时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分布区域北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等广大地区。
... ...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春秋战国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晚周时期工商业无疑有了相当的发展,虽然象其他许多情况那样,无法精确地估量所发生的情况。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不同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有固定价值的金属货币,在公元前5和4世纪更是如此。(据说秦的通货最早在公元前336年发行。)这类钱币显然便于商业交易,虽然某些象谷物和布那样的商品,特别在大宗交易中继续用作交换媒介。商业的发展当然有助于城市的成长,并且还出现了工业按地点进行专业化的趋势。《史记》和其他史籍还记载了几个著名的商人,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直至秦统一全国之前不久的丞相吕不韦。大商人不经营主要商品,它们量大,容易坏,只有在短缺时才有利可图;他们宁愿集中经营奢侈品或者通山泽之利。政府并不像集散主要商品那样直接关心这些商品。
2、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 ...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三、春秋二圣——孔子和老子
1、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D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道家的鼻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 ...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第五部分内容:四、战国思想——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 ...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第六部分内容: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是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一〗经济方面: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表现:①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耕牛的使用,兴修水利,农田施肥, ②手工业的进步。 ③商业日趋活泼。
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影响:①土的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②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的地主,自耕农。
〖二〗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① 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生产力发展。 ②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制。 ③途径:变法。 ④措施:(1.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制;2.以实行俸禄制来取 代封邑制;3.以中央集权来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三〗军事方面:诸侯争战,战争频繁.~为改革提供动力~富国强兵
〖四〗文化方面:百家争鸣,思 想大解放~人才储备,思想基础。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知道东周历史分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争、经济发展、变法运动、诸..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知导入 一个石头俩时代,打制磨制各一块。 母系社会会用火,父系社会会种菜。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
PPT标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