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25 19:33:40
1754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推荐: 临床评估低度可能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基本除外急性PE;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E疑诊患者,D-二聚体意义不大,可直接进行CT 肺动脉造影(CTPA)或超声心动图检查。 但放射性限制常让医生在选择时萌生顾虑,2019年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创造了一个新方法,使D-二聚体的诊断特异性大大提高。 该方法利用C-PTP将症状、心率、制动、病史、恶性肿瘤状态等赋以不同评分,累加判断PE风险。 与既往排除标准不同(低危且D-二聚体<0.5 mg/L),该研究认为,低危患者D-二聚体<1 mg/L、中危患者D-二聚体<0.5 mg/L可作为排除PE的标准。 此外,对于>50岁的疑似PE患者,推荐增高D-二聚体诊断阈值(年龄*0.01 mg/L),以提高疾病鉴别有效性。 2017年《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指出,D-二聚体快速升高拟诊为主动脉夹层(AD)可能性增大。 发病24小时内,当D-二聚体达0.5 mg/L时,其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7%,故可作为AAD诊断的排除指标。 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可以观察到D-二聚体的升高,且使用尿激酶溶栓后D-二聚体的浓度较前下降,因此,冠心病患者伴有升高的D-二聚体可能预示着更高的AMI风险。 但其不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在AMI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尚不满意,与AMI预后也存在矛盾,暂不能指导治疗。 在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D-二聚体持续上升或下降缓慢,提示存在新发血栓,溶栓药物用量不足;D-二聚体变化不大,则可能为陈旧机化的血栓。 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1~6小时,24小时降至溶栓前水平;DVT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24小时或以后。
人人PPT提供精美好看的D-二聚体升高的意义PPT,该PPT页数为23页,文件大小是1MB,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建议使用wps或office2010及以上打开,本次提供的PPT使用场景是医学医疗,编号是X35142,人人PPT提供精品PPT下载,内容包括商务汇报模板、个人简介等,源文件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文字图片,下载ppt模板就到人人PPT。
PPT标签: